keyon 說閑話休提,聽聲感意便是。
《聲音》專門呈現聲音既簡單又複雜的面貌。這個聲音電台通過聲像和想像,讓聲音發揮能力,去喚起感情,令聽者追隨他們同遊於聲音的世界。《聲音》所展示的多件聲音作品,日後會成為「信任&迷惑」展覽的聲音庫,收錄短篇小說、偶然思緒、詩歌樂譜,或全球藝術家和作家有關其作品、身體和生活的敘事。《聲音》從手機、手提電腦或錄音機錄下的聲音,在小故障發生的時刻,尋覓語音的物質紋理;在音色和數碼位元的傳遞中,找出介於旋律和意義之間的某種特質。
Tom Engels
keyon 說閑話休提,聽聲感意便是。
「不是事情會變得更容易。」
Jalal Toufic 是思想家、作家兼藝術家。現居黎巴嫩貝魯特。
「你知道影子是什麼嗎?」
Alice Chauchat 通過與人共舞來研究注意力、距離和近似值。現居德國柏林。
「雖然這片地區的人看不見你,但我的使命就是要把你找出來。」
Nahi Mitti 的身份有點像文化實踐者/藝術家,她的身體也有點像洞穴。現住英國。
《初次亮相》是給一位朋友的信息。這是當下的一道思想之流,讓人回想起我們日常生活的手勢和身姿,活像一些獨立的形態,穿過我們身體,給我們留下如同初進社交界或初登舞臺的新鮮感。
Alexandra Sukhareva是一位探索物質與姿態交匯處的藝術家,現居莫斯科。
小紅是藝術家工作室中的一位特別的成員,是一隻喜歡人,常在藝術家周圍移動的母雞。於大部分時間安靜沈默的小紅在生蛋前會一直哭泣,也會咕咕地回應著對她的呼。於聲音作品中,小紅在讀詩人呂德安的詩《沈默》。這首詩亦曾出現於曹斐於大館拍攝的錄像作品《監獄建築師》。
曹斐的作品融合社會評論、流行美學,參考超現實主義並運用紀錄片拍攝手法,反映當代中國社會疾速發展的變化。
《Brian(無法定性)》讓Brian Eagen Lau現身説法。Brian出生時被確定為男性,到青春期身上的女性特徵開始發育時,才發現自己是雙性人,了解到自己擁有一個雌雄合一的身體。她講述了與自己身體及家人的關係,小時候跟母親一起逛內衣店和二手店的經歷;跳肚皮舞又怎樣令她找到歡樂,而肚皮舞的音樂(就像粵劇「唱大戲」時用作過場音樂的大鑼大鼓)也會穿插於她的談話當中。
彭倩幗是視覺藝術家,也是 Small Tune Press 的獨立出版人。他和其他藝術家及設計師創辦了小誌社群Zine Coop,以及專注於酷兒敘事的流動閱讀平台「流動閱酷」。
Brian Eagen Lau 則擁有戲劇背景,以及身為泰裔港人的雙重文化身份。她熱衷於運用藝術及培養批判能力的教學法,引導學生重新思考性別、種族和身份問題。目前她更親身投入肚皮舞,藉以深入探索身體如何比語詞更能表情達意。
《左手花園》是一首用非言語方式演唱的歌曲,一切通過歌聲本身來展現。
Tori Wrånes 是一位歌手,也是跨學科的藝術家。其作品一言以蔽之,就是有聲的編舞。她現居挪威奧斯陸。
今天我是這個美術館的舞者。我可能在做幾個簡單動作——是那些珍惜文字和動作的力量的人,創編出這些動作。我會根據陰影的長度和房間的人數,選擇演出哪組動作。有些需要我去接近陌生人,有些要大聲唱出記得的第一首歌,另一些要閉眼沉思。
Raimundas Malašauskas 是位愛激蕩意義的說故事人,他住在比利時布魯塞爾。Trista Ma為人物配音及設計其服裝,她現居香港。
「而此刻我們身在黑暗,感到非常綳緊。越來越緊,無法躲避。」
Dardan Zhegrova愛在戲劇情節中穿插好玩有趣的點子,有時更以「幸運皮埃爾」(那種時時刻刻遇到裸女的鹹濕片男主角)的形象出現。他住在科索沃的首都普里斯提納。
繞口令,如:「tone-out-ka-phar-pyar-tel-phar-ka-pyar-phaun-tel-phar-ka-phaun」或「青蛙乖乖吃瓜瓜,瘦蛙呱呱叫肥蛙。」
Moe Satt,藝術家兼策展人,住在緬甸仰光。
黑森林是德國西南部一個大型的森林山脈。Torsten Feuerstein應鄭波的邀請,為我們揭示了黑森林内的各種聲音。
Torsten Feuerstein居於德國,專門錄下森林的聲音。藝術家鄭波定居香港,愛好探索人類以外的物種。
「我得歸還所有名字。」
SERAFINE1369,前身名叫「去年的有趣黑人」,能感應天體與人的密切關係及對人體的控制,並將天體的力量傳遞出來,賦予形狀。Josh Anio Grigg 經常與 SERAFINE1369 合作,運用聲音、多媒體和裝置進行表演和現場藝術。他們現時住在倫敦。
「這聲音是一條巨鯨,在這房間裡慢慢游動。」
Laure Prouvost居於比利時布魯塞爾,喜歡迂迴的溝通。
歌曲《哲理》是為「信任&迷惑」特製的裝置和歌曲集《坡度研究》的一部分。Lapelytė 沒有嫌棄音盲,並出乎意料地開拓出他們的歌唱領域。她的作品圍繞不依格律的聽唱品味,質疑主導音樂創作的嚴格、排斥性規條。這首歌以Sean Ashton的著作為文本,由John Butcher的色士風,Rhodri Davies的豎琴及Angharad Davies的小提琴伴奏。
Lina Lapelytė 生活於立陶宛維爾紐斯,熱愛偏離正規的聲音。
Pillowese(枕語) 是由藝術家 Lydia Ourahmane 和音樂人 felicita 開發的一種新語言。 他們介紹完枕語的字母后,便會用這種語言來交談,接著Xiuching Tsay、Steph Hartop 和 felice Bauer 會用枕語分享他們的夢想。 「我把花吃了,你的眼睛變大了。」
枕語的字母表和翻譯, 請按此連結。
Lydia Ourahmane和felicita 的枕語,近期已現身於倫敦、開羅、巴勒莫、上海、維爾紐斯、科莫湖、蒙特塞拉特和馬賽等地。
CAConrad會朗讀一首分為九章的詩《燃燒編年史》,這首詩是在一隻名叫「詩人」的烏鴉幫助下寫成的。「詩人」帶來了十二件指引他寫作的禮物:一根樹枝、一小塊半透明塑膠、一個乾癟的紅色漿果、一塊圓形金箔、一塊紅色半月形的加工過的貓糧……
美國詩人 CAConrad 從1975年起一直以詩歌和儀式這兩種古代技術進行創作。現他們一邊遊走美國公路,一邊寫詩。居西雅圖。
「迷惑不是迷失。也許,會有一段時間感到像是迷失。或者這麼說,與迷惑搏鬥,就是給機會抓住——有機會失去一些東西。」
楊陽,現居香港,在聲音與寂靜之間的空檔策展和寫作。
Zheng Mahler 坐在海邊,閱讀有關「52赫茲鯨魚」神秘生命的科學論文及新聞報章——這是一條品種不明的鯨魚,無論唱歌和發聲的頻率都高於同類。由於其他鯨魚無法聽到牠的叫聲,因此被稱為世上最孤獨的鯨魚——但牠真的孤獨嗎?我們又如何理解人類對孤獨的定見?背景裏,起重機發出了鯨魚般的哀鳴。
Zheng Mahler 是澳洲華裔藝術家吳瀚生和澳洲人類學家 Daisy Bisenieks合組的藝術團體,兩人都在各自專長的領域銳意革新。兩人現居香港大嶼山。
「這聲音是投在你臉上的陰影。」
Laure Prouvost住在比利時布魯塞爾,喜歡扭曲的溝通。
在《Invocation》(祈求)中,Isabel Lewis引導聽眾全情投入,有意識地作出身體反應。當僵固的社交規條瓦解,自我與其他人、物件及植物融和時,各種形式及景觀也隨之變化,共同化為舞蹈的一部分。
Isabel Lewis出生於多明尼加首都聖多明各,現居柏林。她具有編舞家、舞者、表演藝術家及聚會主持人的多重身份,深知人在相遇中能激發改變的力量,突破僵固的社交模式,轉移當下的氣場。她的作品常使不同物種充分互動,迸發各種感官的能量,通過廿一世紀的集會儀式祈求生之美。
Simone Forti朗讀其著作《Oh,Tongue》(噢,舌頭)(2003)中的〈夢幻城市〉。
編舞家Simone Forti,1935年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斯,在洛杉磯成長,1955年起與Anna Halprin一起跳舞。六十多年來,對後現代舞蹈及表演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。
在《靛藍故事》中,W.G.(即白色和灰色)述說在自助餐廳裡喝凍奶昔,遇到身穿燕尾服、被稱為性別酷兒的侄子,以及他們相愛的行為。通過貓的眼睛所看到的生活。
林從欣,美籍華裔藝術家,與愛貓Roger一起住在洛杉磯。
《在小貓短暫露面處與一隻鳥然後與一群鳥聊天》中,人與動物的聲音相遇,互相糾纏,在人獸之間陷於迷惑。突然,有一隻小貓走過來。
Eduardo Costa 是阿根廷藝術家,現居布宜諾斯艾利斯,曾在美國生活了廿五年,巴西四年,不相信視覺比其他知覺更重要。
《聲音》頭炮是SERAFINE1369的聲音作品《天蠍座的滿月》。這篇新寫成的文字,以他們在2020年4月26日及當年天蠍座滿月出現的5月初所做的夢為藍本。消化過去的經驗,讀給今天的聽眾。
SERAFINE 1369,前身名叫「去年的有趣黑人」,定居倫敦。引導和穿越他們能感應天體對人體的控制,並把這些內在的力量引導出來,賦予形狀。